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婆婆吃隔夜菜后食物中毒险丢命,医生提醒:冰箱不是“保险柜”,警惕“隐形杀手”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5A0634N00

2024-06-05 15:52·极目新闻·发布于湖北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林牧 詹文雪 刘佳
不少家庭都有将隔夜菜存放在冰箱,留到下一餐甚至隔天食用的习惯。然而,这一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近日,武汉61岁的徐婆婆(化姓)因食用未加热透的隔夜剩菜导致严重食物中毒,经过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科团队的及时救治,她才转危为安。
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郑亚萍正在为婆婆做检查
5月28日晚上,徐婆婆见冰箱里还有前一日的剩菜,在微波炉里简单加热后食用。不料,5月29日凌晨3时许,她开始出现频繁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家人见状立即将她送往附近的诊所进行输液治疗,但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急剧恶化。随后,徐婆婆被紧急转往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到达医院时,徐婆婆的血压已经降至80/50毫米汞柱,处于休克状态。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汪勇立即将她收治入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值班医生刘佳接诊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禁食、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并紧急完善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血检。然而,徐婆婆在充分补液后,休克状态仍未纠正,并出现了急剧恶化,体温最高升至39.8℃,血压最低降至49/18毫米汞柱。
医生了解到,徐婆婆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0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十余年,平时需长期口服激素等多种药物控制病情。入院后,老人的超敏C反应蛋白325.44mg/L(正常0-3mg/L),降钙素原11.44ng/mL(正常0-0.051ng/mL),远超正常范围,考虑诊断为感染性休克。通过详细询问,医生判断老人的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吃了未加热透彻的隔夜菜引起的。刘佳医生立即升级抗生素,加大抗感染力度,并予以抗炎、稳定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最终,通过大便培养检测,揪出了导致徐婆婆中毒的“罪魁祸首”——肠沙门菌肠亚种。经过治疗,6月2日上午,徐婆婆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血压恢复正常,升压药也被成功撤除,炎症指标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明显下降。目前,徐婆婆的恢复情况良好,不久后便可出院。
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郑亚萍表示,隔夜剩菜富含亚硝酸盐,容易导致癌症,而且因为时间长、反复加热,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同时,隔夜剩菜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一旦细菌进入胃肠道,就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疾病。她提醒,广大市民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不吃或少吃隔夜剩菜,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图片由武汉市普仁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