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自家院子要交“资源占用费” 基层治理不能止于“形式创新”|有一说一

zzcr5e4b5

时间 2024年5月16日 预览 6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9223199592153639/

2024-05-15 21:49·封面新闻

□杨金祝

“一闸之隔,进入道闸里面每月要收150元。外面不收费,车子就都停在外面的小树林了。”近日,上海部分农村引入物业管理后开始实行“封闭式”停车收费管理,引发了一系列新矛盾。

据媒体报道,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后,当地村民和租户都不满意。村民认为,规定并未征询过村民的意见,流程上不合规。每个村的费用不一样,月租从100元到150元不等,收费的依据、用途模糊。租户认为,租住的房屋自带院子,平日里停车并不占据道路资源,所谓的“资源占用费”并不合理。停车费一收,不少人索性就将车停在了村口设置道闸外的小树林、桥洞底下,有些租户直接选择了搬离。

利用价格杠杆来解决农村地区停车矛盾的思路,本意是好的,也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资源紧张的压力。出乎意料的是,标准化物业的管理效果似乎并不如设想那般美好。上海的部分农村实行后,不仅原住民和外来租户双双不买账,停车难问题没解决,乱停车问题更严重了。

这背后的声音不容忽视。一方面,收费的依据和用途问题。村里停车收费的依据是什么,收上来的钱又是否被用向了村里?另一方面,只收费不管理,停车费收了,停车位却没有统一规划?粗放式管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国多地积极探索实践“物业进乡村”模式。

然而,管理不应仅限于形式上的控制和创新。而应当能够提供实质性的益处,如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增加绿化和休闲空间。

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充分听取村民和租户的声音,找到平衡点。若管理措施未能做到这些,而仅是增加了村民和租户的经济负担,那它就很难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