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跌破4万元/吨,光伏行业“淘汰赛”打响?

zzcr17ff2

时间 2024年5月22日 预览 8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1A094U200

2024-05-21 19:05·财经网·发布于北京

一路高歌猛进的光伏产业,再度陷入“周期魔咒”之中。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再度下调,P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周环比下降4.36%;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降6.25%。
今年以来,受阶段性供需错配、硅料端降价等因素影响,硅片、电池片价格应声下跌。产业链价格的动荡,也反馈到光伏上市企业的业绩层面。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申银万国光伏设备行业分类的63家上市公司中,26家营收同比增长,占比约4成;1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28.57%。
20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多数来自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也位列其中。
随着产业链价格走低、N型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光伏行业“淘汰赛”悄然打响。面对新一轮产能洗牌周期,包括晶科能源在内的头部企业表示将“谨慎扩产,蓄力穿越周期”,部分抱着淘金心态入局的跨界玩家也已悄然退场,诸如中来股份、聆达股份等纷纷终止扩产项目。
“降价潮”来袭,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2023年四季度开始,光伏产业链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盈利承压。进入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探,昔日利润最丰厚的硅料环节价格变动明显。
据硅业分会最新数据,5月15日当周,P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较年初的5.81万元/吨下降约35.8%;N型棒状硅和颗粒硅成交均价分别为4.3万元/吨、3.75万元/吨,较年初的6.78万元/吨和5.9万元/吨分别下降约36.57%、36.44%。
据此前硅料企业披露的成本数据,当前的硅料价格已经跌穿头部厂商的成本价。
去年11月,通威股份曾在互动平台表示,高纯晶硅生产成本降至4万元/吨以内,但其5月13日最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报告期内高纯晶硅产品平均生产成本在4.2万元/吨以内。公司解释称,高纯晶硅环节生产成本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物料消耗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波动。
据大全能源在其年报中透露,2023年公司全年含销售费用在内的单位生产成本为48.70元/kg,2024年一季度单位成本下降至45.99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13.96%;单位现金成本降至40.5元/公斤(4.05万元/吨)。
“目前价格已突破所有在产企业现金成本,在高库存压力下,部分小产能、老产能已经停车检修,绝大多数企业挺价意愿较强,低价情况选择压货不出。”硅业分会认为,大多数在产厂家已采用停产检修方式应对底部价格,硅料供应量从本月起将有所减少。
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称,硅料环节开始进入供给侧落后、高成本产能出清阶段,现金流充沛厂商尚可维持生产运作,而中尾部厂商在成本、价格双杀压力下,预计最终面临停产出清。
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同时,下游环节同样“跌跌不休”。据硅业分会数据,5月16日当周,P型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1.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4%;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1.24元/片,周环比跌幅11.4%;P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1.9元/片,周环比跌幅8.65%;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1.94元/片,周环比跌幅11%。
电池方面,M10单晶TOPCon电池片价格跌至0.34元/W,环比下跌超过10%。组件方面,182mmTOPCon双面双玻组件价格下跌至0.86元/W,环比下跌近8%。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认为硅料价格或仍未探底。
集邦咨询指出,后市看,供需失衡、库存高企,硅料仍有跌价空间,当前价格看,成本支撑力度全无,真正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为供给侧出清速度。
生意社分析认为,上游硅料和硅片企业均处于高库存阶段,目前价格已经形成利空氛围的非理性下跌,但后期供应压力缓解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当下终端装机需求表现相对低迷,后期上下游博弈或更加严峻,预计硅料或存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但谨慎看待跌幅。
资产减值拖累业绩,“一体化”龙头承压
受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影响,叠加一季度是光伏行业的传统淡季,多数光伏企业业绩承压。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申银万国光伏设备行业分类的63家上市公司中,45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占比约7成;20家企业出现亏损,上年同期仅4家企业亏损。
透过数据来看,出现亏损的企业不乏“一体化”龙头,拥有较多硅料、硅片产能的企业亏损额位居前列。受产业链价格下滑影响、忍痛甩掉资产“包袱”,是导致其亏损的主因。
亏损额最高的是隆基绿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76.74亿元,同比减少37.59%;归母净利润亏损23.5亿元,同比减少164.61%。
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硅片、电池、组件、HPBC产品出货量均同比增长,但由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公司整体毛利率明显下滑,本期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26.49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2亿元。另外,由于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参股硅料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1.0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0.82亿元。
在4月30日举办的业绩会上,隆基绿能坦言,公司经营业绩受到了光伏价格快速下行和部分产线迭代升级带来的减值影响。
TCL中环同样受存货资产减值拖累。2024年一季度,公司硅片销售35GW,同比增长40%,其中N型及210系列出货占比88%,N型210外销市占率超过90%。但受光伏产品降价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亏损8.8亿元,同比减少139.05%,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02亿元,较同期增加472.41%,主要系计提存货跌价增加所致。
“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也面临着业绩压力。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5.7亿元,同比减少41.13%;归母净利润亏损7.87亿元,同比减少109.15%,其中资产减值损失为2.68亿元。该公司去年同期归母净利高达86.01亿元。
在5月15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通威股份解释基于谨慎性原则对PERC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2023年以来,PERC电池片盈利能力持续下降,TOPCon太阳能电池片已成为市场主流需求,PERC电池片的预期未来盈利能力、生存空间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威股份称。
2023年组件出货量位列第四位的晶澳科技,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也产生了4.83亿元的净亏损,资产减值损失为2.58亿元。
同期,双良节能、东方日升、亿晶光电、弘元绿能等硅片、组件企业也出现亏损。其中,双良节能、东方日升一季度分别亏损2.95亿元、2.8亿元,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亿元、3.11亿元。
技术迭代催生新格局,TOPCon成主战场
光伏产业的格局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演进而变化。面对P型迈向N型变革的十字路口,新旧产能更迭的折旧、产业链价格波动,是头部光伏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