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孩子不认识钱,不是小事情 | 新京报快评

zzcr1a7fe

时间 2024年6月3日 预览 9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2A05LUM00

2024-06-02 17:24·新京报·发布于北京

▲资料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复兴门支行员工在展示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图/新华社
“钱不就在手机里吗?”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不认识钱了。
据媒体报道,有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反映,这种不认识钱的情况,在最近5届的一年级小学生中越来越明显。孩子不光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怎么用,不理解“换钱”“找钱”这些概念。在小学教育中,《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变得越来越重要。
日常接触得少,认知的机会就少,孩子不认识钱的现象与当前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现实里,很多孩子可能只在过年时见过100元一张的压岁钱,平时见到其他面额纸币的机会则更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将孩子们不认识实体货币视为正常现象。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如果缺乏对钱的直观感受和具体认知,其潜在影响不可小觑。
现在的成年人虽然也习惯了看数字,但在成长中对钱多钱少是有过切身感受的。一万块钱在现实中是厚厚一沓,但在手机屏幕上就是一个数字,其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今天的孩子对钱的最初认知就是数字,对“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钱是怎么来的”自然就缺少具体的认知,以至会产生“钱怎么会‘花没’呢?钱不就在手机里吗?刷一刷就又有了!”这样的认识。
比如,新京报前段时间报道的“小孩哥”巨额网游充值现象中,一些孩子之所以动辄几千上万的给游戏充值,除了平台和家长责任之外,恐怕也与自身缺乏基本的金钱消费观念脱不开干系。
对钱多钱少没概念、对挣钱难易没认知,自然就很难建立起对金钱的珍惜和尊重。这并不是说该由数字化支付来背这个“锅”,但通过从小就直观地认识钱,去建立更合理的金钱观、理财观总是必要的。
客观说,如果要对孩子们进行钱币教育和理财教育,很难找到比实体货币更合适的抓手。教孩子们认识人民币,同时还有助于孩子们正确认知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当前,随着数字支付的普及,现实生活中拒收现金的行为也多了起来,但现金是最基础的支付工具,现金服务也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拒收人民币现金是违法行为”应当作为常识从孩子开始普及。
数字支付是大势所趋,这也符合人类货币从贝壳到金银铜,到纸币,再到虚拟货币越来越简易便捷的发展历程。但当孩子们从小对钱的概念主要来自手机,他们对金钱和财富的认识势必也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
仅从平衡这种剧烈变化的角度讲,也当及早引导孩子们认识现金和适当使用现金。而长远看,这对帮助一代人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理财观,也都很有必要。
撰稿 / 信海光(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