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学生,扎堆考公

zz1df39

时间 2024年6月14日 预览 6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3A08IMJ00

2024-06-13 19:08·真实故事计划·发布于北京

"
三本,原本是指高校招生录取第三批次,后来被社会用作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及其就读学生群体的泛称。现实中,相对于“一本”和“二本”,三本学生处于本科学历层次的底部,掌握的资源有限,出路狭窄。考公作为一种公开透明的选拔方式,受到许多三本学生的欢迎,相关院校扎堆考公的现象并不鲜见。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上了考公这座独木桥,甚至不乏清北生竞争基层岗位的案例。这对于三本考公群体而言,意味着他们要去挑选更为边缘的竞争力更小的岗位,同时,做好多年备考的决心。
三本学生扎堆考公
春节未至,广东气温刚开始变冷。2024年1月13日,晚上八点,董琦的手机屏幕亮起,微信提示不断发出响声。是考公三人群的消息,“出成绩了”,室友和另一个朋友在群里转播。当天是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放榜的日子,考生可以登陆成绩查询系统查看分数。“网站卡死了。”两个朋友一边不停刷新网站,一边在群里抱怨。同一时间涌入网站的考生太多,查分网站始终停在空白的缓冲页面。
董琦和两个朋友都是广东省某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学校位于市区中心。春节还没到,但留在学校的学生已经不多,两个朋友早早都回了家。董琦为了赶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毕业论文,独自留在学校宿舍。
收到朋友们的转播,董琦没有像她们一样点开网站蹲守,她不太想知道成绩,“就是一个完全烂掉的心态”。考试结束当天,她就知道自己考得不好。很多题目的设计和难度都和她复习时不一样,时间也不够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一堂考试的最后十分钟,她来不及看“言语理解”的题干,只瞄一眼就随意勾画一个选项。
过了零点,朋友们终于进入查分网站,又一次在群里发消息讨论,董琦才终于输入网址,查看分数。如她所想,分数不高,不到110分,进入面试的希望不大。
失败在不断重复。广东省省考、珠三角周边城市的事业编考试和“三支一扶”,每一次,董琦和朋友们都没过笔试分数线。起初,室友还常常在董琦耳边崩溃抱怨“又差一点”,次数多了,双方已默契地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2024年5月,又一场事业编考试失败后,董琦决定投简历给企业面试,想在毕业前找一份工作。室友仍旧辗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参加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考试,累计已经参加过十余次考试。
大三起,董琦就和朋友们开始忧心毕业去向,她们盘算过就业去向,在考研、考公、企业招聘三条路中,先排除了企业招聘。虽然自2014年起,国内高考改革,各地陆续取消“三本”,许多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被并入原本的二本院校,但学历的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难以撕掉的“三本”标签,成为民办本科的学生们跨入就业市场的阻碍。
优绩主义导向下,原来的三本学生、如今的民办二本学生,被认为是本科院校鄙视链的末端。资质愚笨、不努力——很多不公平的滤镜被强加到他们身上,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求职与升学,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被刻意忽视。学历内卷的时代,很多工作会把“本科”学历的招聘条件细化到“985”“211”本科,无形中把面试机会只提供给顶尖学府的毕业生。
在这种情况下,仅以模糊的本科学历作为报名要求的公务员考试,成了很多三本学生和头部院校本科生竞争同等待遇工作的机会。
2024年春节期间,为董琦工作焦心的父母就托同学问过老家一家国企有没有入职希望,得到的回复是“连一本(想进去)都比较难,更别说是三本”。因为这句话,董琦在之后的求职中,没有给任何的大厂和国企投简历。身边也有同学参加过大厂的笔试,做了几十道甚至是上百道题,还是没有获得面试机会。董琦不想浪费时间。
招聘软件上,愿意与董琦沟通的,大部分都是低薪多劳的岗位,薪资3000元左右,有的岗位一个人要囊括拍摄、剪辑、脚本、运营和文案策划等多项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却难有保障。大小周和单休的情况比比皆是。
选择的空间有限,董琦降低底线,5月31日去广州面试了一家底薪3500元但双休的宠物猫粮公司。当天,董琦按照招聘软件上的地址找过去,却怎么也没找到公司位置。周围的高楼都贴有“高空有坠物,小心避开”的告示,董琦惴惴不安,时刻担心有东西掉落,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公司藏在商住两用的公寓楼里,好不容易被带进去,董琦发现,房间里只有8个人。面试的过程中,老板还时不时分神打字,兼任客服回复顾客消息。面对公司这样的窘境,老板承诺的薪酬提升和上升空间,在董琦看来,都像是空头支票。
即使转正,底薪也不过是从3500元涨到4000元,董琦无法计算出,该怎么依靠这点微薄的薪水在广州生存。最终,她还是拒绝了这家公司,重新寻找其他机会。
即便招聘要求中未写明学历要求,大多数时候,“三本”学历仍旧像一道无形的门槛,将三本学生们拦截在外。董琦上个月参加了学校召开的学生大会,得知新闻班将近两百人,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确定了毕业去向。
比起处处竖起隐形门槛的就业市场,董琦觉得考公这条路要公平许多。不管是三本、双非一本还是“985”“211”的学生,都被划归为“本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靠笔试和面试分数取胜。据数据统计,在2024年国考中,本科生能报考的职位多达16302个,占总职位数的86%,且近半数的岗位都不要求具备工作经历。不看出身院校,不看工作经验,董琦和她身边的许多同学起初都认为,考公是她们获得一份稳定、体面工作最有机会的途径。
不只是董琦这所学校的学生们这样想,在一些民办院校,不少学生从大三开始就围绕考进体制内而规划生活,学校也提醒他们尽早为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作准备。
从大三上学期开始,邹艺时常戴着耳机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复习考公知识。老师被话筒放大的声量难以屏蔽,分散她的注意力。无法在课堂上专心复习,邹艺合上考公资料,打开电脑文档写专业课作业。这样可以在课后为考公腾出更多的学习时间。课堂上,如邹艺一样埋着头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也习以为常,只要不吵闹,都放任不管。
邹艺今年21岁,在浙江一所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她准备参加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从2023年9月起,升入大三的邹艺就已开始正式备战国考。
大二时,学校组织了一堂线上分享会。校方邀请了一位考公上岸的毕业生为在校生做经验分享。那位学姐经历过国考失利,但在后一年年初的省考中成功上岸,大四毕业前就敲定了工作。讲座里,她分享了各个阶段用的资料以及面试经验,还推荐了网课老师。邹艺认真记下了学姐的备考经验,从大三开始备考,也是根据学姐的经验确定的。
在浙江某独立学院担任学生干部的陈宇喆观察发现,学校关于考研、考公和求职都有组织相关讲座,同样在容纳三百人的报告厅举行,考研和考公讲座的座位明显被填得更满,氛围也更热烈。讲座结束后,常有二三十个学生围着前来分享的嘉宾提问。
近几年,关于“三本学生扎堆考公”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网友质疑三本学生考公和工作的能力。可对于选择空间狭
热门广告热门广告
广告图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