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战争时股市一定跌吗?

zzfa458

时间 2024年6月18日 预览 5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7A05R5U00

2024-06-17 16:12·第一财经·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张晓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Irwin and Joan Jacobs 讲席教授)
自两年前的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地缘冲突不断,突发战事的新闻推送总是提醒着人们:战争,从来不曾走远,世界也一直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
战争是对生命的践踏,也是对财富的摧残。翻开历史的卷轴,战争与经济就像两条交织的线索,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脉络。和平时期,市场往往是经济的晴雨表,战乱发生之时,股市或许也是战场最直观的风向标。
在战争、流行病和政治危机频发的世界中,了解它们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历史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的回答。
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前摩根士丹利合伙人、全球策略师兼创始人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的这本《二战股市风云录》(英文名《Wealth, War and Wisdom》),或许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发生的一些重大战争如何影响股市,股市又是怎样反应战争。
战争对股市的冲击
冲突和动荡往往会转化为包括股市在内的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战争的威胁或战争实际开始都可能会引发股票和证券的大幅抛售,导致众多投资者将资金从中撤出。
在战争或冲突的消息最初传出时,全球股指暴跌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时甚至会中断交易或关停股市。
书中提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威廉·戈兹曼和加州大学的菲利普·乔里昂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全球股市100年》的文章,专门研究了1921年以后股市有良好表现,同时又有通胀数据可查的国家。
其中,只有5个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瑞典)在85年里,从未发生过交易中断的情况。
有9个国家中断交易的时间曾达6个月以上,7个国家由于战争、入侵或革命关闭了股市达数年之久。
11个国家的股市永远关闭,成为“死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芬兰都因某些原因成为死市(后来又以其他形式开张)。
群体的智慧:股市对战争的预判
比格斯在书的开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群众并不总是缺乏理性的乌合之众,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大众,他们是具有洞见和智慧的群体。
作者引用了《纽约客》专栏作家詹姆斯·索罗维基的《群体的智慧》一书中的观点对“大众非理性”的贬斥之论进行了反驳,认为古斯塔夫·勒庞(著有《大众心理研究》《乌合之众》)之流的冷嘲热讽和毁损贬低大多是不正确的,应当尊重大众的集体判断力和直觉。
随后,书里叙述了二战期间几个国家的股市在一些关键战役中的表现和走向,来印证投资大众具有超于常人的直觉,特别是对于长期投资有过人的感知力。
先来看英国。
1940年6月,英国还笼罩在战争溃败的绝望之中,股票长期低迷,英军节节败退,直到敦刻尔克大撤退,伦敦股市跌入谷底。而德国随时有可能入侵英国,局势仍不明朗。
然而,英国市场中的投资者却感知到了敦刻尔克顺利撤退的重大意义,以及英美之间同盟关系正在形成。股市似乎比丘吉尔更加相信美国会参战,在负面战报接连传来时,英国的股市却开始探底回升。
再看美国这边。
1941年以战事和股市双双失利结束,当时英美两国的媒体报刊一片沮丧。人们对于盟国能否抵挡轴心国的进攻没有信心,也不敢相信最终会取胜,更不知道这一情况要持续多久。
时间来到1942年,打响了两次关键的战役: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比格斯指出,关于金融历史的书里并未提到这两次战役对股市的影响,当时的金融评论家也没有提到这种影响。
事实上,同盟国在这两场战役中的胜利阻止了轴心国的进攻,并且改变了战争的形势。
美股比专家或普通大众更早地意识到了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在1942年第二季度就探到了底部,结束了自1929年开始的熊市,一个新的牛市也就此产生了。
纳粹阵营德国和日本的股市又如何呢?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的经济开始强劲复苏,并于1937~1938年冲高,成为当时世界上表现最好的股市。
1938年春末到1939年下半年,德军还在创造战无不胜的神话,远在闪电战开始之前,德国股市就预感到了1940年的一系列胜利,股价不断冲高。
1941年晚秋,当德军望到莫斯科大教堂的穹顶时,或许是预感到德军和希特勒的辉煌已经到达顶点,德国股市也在此刻见顶。
此时德军将在斯大林格勒遭受的困缺和重创尚未发生,官方传回的消息也都是德军如何英勇,战斗如何接连取胜,只有股市预见到了形势已发生逆转。
一年之后,柏林处于一片饥荒,德国控制了股市,冻结了股价,随着战事的恶化,直接将股市关停。战后重开时,股价自由落体,经济直到50年代后才得以复苏,股市重新走牛。
日本股市与德国的情形类似,但在转折时刻出现了误判。
因为日本官方战报和新闻把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岛战役都描述为大获全胜,使得日本社会充满乐观情绪,对日军的战无不胜深信不疑,以至于如果听到有关海军损失的传闻就抛售股票,都会被视为卖国。
因此,在美股随着这些战役触底反弹时,日本的股市却未见顶部拐点,一直上涨到1944年。当人们发现局势逆转要抛售股票时,政府冻结了股价。随着日本的战败和投降,东京和大阪的股市正式关闭,日本的经济和股市也跟着垮掉了。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社会动荡与混乱的战局中,各国的股市都多少隐晦、或是惊人地反映出了战局的起伏。比格斯认为,这些都是群众的智慧在起作用,因为当时敌我双方都在控制媒体和宣传,真实的消息很难流传到公众那里。
股市的韧性:财富的博弈与突围
二战期间,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大萧条的寒意。
对于战败国来说,则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输掉战争、被敌人占领,都是对股市的毁灭性打击,会把市场带入熊市的谷底,高出战胜国两倍的恶性通胀也成为经济的重负。
比格斯指出,从长线来看,股市是财富保值和升值的有效途径,但前提是身处战胜国(战败国股市可能崩溃甚至永久关停,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所有的数字都显示出了政治稳定、没有高通胀带来的好处以及打赢战争得到的奖赏。瑞典之所以成为20世纪最好的证券市场,或许正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中立、避免国家陷入政治动乱和恐慌所带来的。
不过,战争并不意味着股市的末日与终结。历史清楚地表明,在过去的战争中,经济和股市经历了动荡期和恢复期,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弹性。
例如美国,一战发生后股市下跌约30%,股市关闭约4个月,而在重开后,道琼斯指数大幅反弹,上涨了88%以上。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美股意外地上涨了10%。珍珠港事件后,美股下跌2.9%,但不到一个月就收回了损失。从1939到1945年战争达到高潮,道琼斯指数整体飙升了50%。(某种程度上,美股的飙升甚至得益于战争,军工企业从中大发“战乱财”。)
长期趋势表明,战争引发的大幅抛售通常都是短暂的,尽管冲突或战争预期最初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股市会经历一定的动荡和调整,但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并未导致市场持续或长期下行。
换句话说,当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后续只要不出现比之更坏的消息,市场的底部也将形成。这时,市场可能不会按照现实的负面消息做出反应,而是会根据预期做出选择。一旦局势稳定或冲突范围变得更加清晰,市场往往会迅速反弹甚至走强,哪怕是战败国(如德国)也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
如今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股市和经济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乌克兰股市于2022年冲突开始后暂停运营或限制交易,相关数据缺失)。
冲突刚开始的一周内,莫斯科的MOEX指数下跌了近9%。
全球市场上相关的主要股指也受影响大幅下跌,但随后便开始反弹。
几周之后,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受制裁最严重的经济体。一些预测认为疫情之后该国的经济就会崩溃,因为一开始的GDP增长率为-4.5%。
然而,到2022年底,经济就开始了复苏,GDP达到-1.2% 的温和增长,并以稳健的增长率进入2023年,最高达到3.6%。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俄罗斯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两年过去,面对制裁和战争,其股市似乎已经走出了低迷正向上攀升。
《二战股市风云录》这本书的译名其实有些标题党,因为书里大篇幅都在讲二战的经过和一些历史八卦,真正写股市的内容比较少,如果只对股市感兴趣可以直接看目录跳到对应的章节。
在谈及财富的部分,书中提供了一些如何苟全身家于乱世的方法与建议。
比格斯反复强调了在动荡发生时,资产多样化配置(股票、黄金、债券、不动产、现金等)和分散化储存对于财富保值和增值的重要性,以及从长线投资的角度看,证券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也是重要且可靠的财富增值手段。最后,哪怕时运不济,智慧与远见也永远是投资者最后的堡垒。
(本文作者张晓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Irwin and Joan Jacobs 讲席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